淡水社大簡介

 

2000年12月,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在「殼牌倉庫」舉辦淡水文化會議,與會各界人士籌畫成立「淡水社區大學」。在淡水、八里、三芝等地區的地方文化工作者、民間社團、各級學校、地方政府和民意機關的群策群力之下,終於在2001年8月成立淡水社區大學。

淡水社區大學是一所兼具都會與鄉村性質的社區大學,在這片土壤的浸潤養育下,無數學員歷經了「修護殼牌倉庫」、「搶救重建街」及「文化國是論壇」……等諸多課程與活動,共同營造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社區與社會。

●使命及願景

  1. 使命:社大應具有社會良知,要成為凝聚社會共識的論壇以及形塑社區願景的平台,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的學習場域、建構在地知識的學園,以推動終身學習為職志。
  2. 願景:充分運用大淡水地區豐富的人文歷史及自然生態資源,累積在地社區工作和社區營造經驗,結合社區團體、學術界、藝術團隊與工作者,發展兼具在地特色和全球視野的課程與學習機制,提供終身學習資源與場域,引導學員熱心參與公共事務,讓學員在追求個人夢想時與社大一起勾勒社區願景,推動淡水成為永續生態環境、文化傳承與多元藝術的世界文化城市。     

●辦學特色

淡水,擁有豐富的人文及自然資源,自創校以來,累積在地文化工作和社區營造經驗,結合社區民眾以及專業工作者、學術、藝術領域專家,發展具在地特色的課程與學習機制,提供終身學習資源與場域經營,引導學員參與公共事務,共同推動淡水成為永續生態與文化傳承的創意城市。

全國唯一在古蹟裡設立校本部的淡水社區大學,堅持「社區即教室」之原則,結合在地各國中小、活動中心等公共空間資源設備,在淡水地區設置10多處教學據點,並拓展竹圍、三芝及八里地區設置教學據點,目前每年開課數達200門,學員人數達四千人次,在穩健中不斷突破與創新;學期間並舉辦「開學日活動」、「學習成果展」及「全校師生聯誼」等活動,營造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及認同,使學員樂在學習、開拓新知。

在課程結構方面,注重學習發展脈絡及課程學群家族,包括人文歷史、環境教育、社區營造、文化藝術、弱勢關懷及社區需求等六大學群;在公民素養方面,透過通識講座及公共論壇週舉辦數十場次優質講座、對話平台,激勵學員多元學習、走出既有環境限制,傾聽各界觀點,使多元思考在生活中萌芽。

在社區與公民行動方面,則以社區教育為基礎,主要在培養公民之性格,啟發自主性的思維,使之具有推展公共事務的能力與行動,其以三大面向為軸心:1.文化城市的在地深耕2生態環境的在地深耕3.建構在地公私部門推動社區公共事務的平台。

●辦學目標

  1. 以「淡水學」為本校辦學理念及教學發展主軸,積極推動「人文歷史」、「環境教育」、「社區營造」、「文化藝術」、「弱勢關懷」學群以及「社區需求」課程。
  2. 與公私部門合作,共同保存文化藝術與環境生態多樣性,鼓勵居民關心公共事務、照顧偏鄉、關懷弱勢,並逐步培養參與社會改革的意願。
  3. 深耕在地知識,發展在地知識學習途徑,設計生活圖、深化社區精神;推動傳統藝術工藝的傳承與創新,培養公民藝術經驗、生活技能、美術工藝等感官能力,營造美麗的淡水學。
  4. 建構淡海新市鎮與傳統街區的共學機制,探討新舊並融的社區民眾運行網絡。
  5. 培養行政團隊、師生、志工與社區伙伴的緊密關係,創造教學相長與社區緊密結合的共贏機制。   
  6. 倡議社會公共議題,提供終身學習資訊交流的公益平台,促進居民共識。
  7. 結合民間力量與師生群體,妥善經營古蹟校園,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空間活化的永續發展。

●關於教師聯合會與學聯會

關於教師聯合會:教師聯合會依據淡水社區大學「教師聯合會組織辦法」,凡任教於本社區大學之教師,均為教聯會之當然成員。教聯會校務會議代表任期為一年,連選得連任,因故遇缺補選之。每學期秋季班屆一年,改選教聯會代表。

組織成員:成員組織包括會長以及教師代表共七位。

111年教聯會成員:周正義、郭俊彥、林東毅、林柏昌、劉朝舜、陳錫坤、黃琴

關於學聯會:學聯會主要擔任學員代表出席校務會議,扮演與校方溝通橋樑的角色。帶頭吹響學習交流號角,籌辦校內學員聯誼活動或社區公益活動、展現學習價值、多元、生氣蓬勃的終身學習校園。

組織成員:成員組織包括會長、副會長、總幹事及四位代表,任期一年,於每年秋季改選,選舉大會與班代座談會合併辦理。

111年學聯會成員:張麗英、辛佳佳、游添登、張慈紋、涂少仁、溫性珠、洪玫瑤

 


.